再见,古典互联网医疗!你好,AI互联网医疗!

再见,古典互联网医疗!你好,AI互联网医疗!

导语:

沉寂一年的互联网医疗,到了农历年底,突然热闹起来。

上周六,两大巨头在同一天召开发布会,支付宝正式官宣收购好大夫,京东健康召开一年一度的医生盛典+数智医疗大会。

不过细看,两场会有本质差异,一虚一实。

为什么说,前者的会务虚?① 雷声大雨点小,官宣了一个很久的旧闻(蚂蚁收购好大夫);② 全场在浓郁地证明其收购合理性,掩饰溢价过高的尬点;③ 号称28万医生连接到8亿用户,数据也许没说谎,但圈内人懂的都懂,几乎是历史数据库里的一个沉默数字。

要说务实,同样是梭哈AI,京东健康对互联网医院执业的医生端拿出了多款AI细分产品工具,对合作的线下医院端也发布了全新的“卓医”,作为连续多年的行业龙头,京东健康的 所做、所思、所变、所呐喊,可以视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风向标。

良医财经尝试翻译其中传递的显性和隐性信号,绝对独家。

👩🏻‍⚕️ 主笔/ 佳佳

✂️ 文章架构师/ 拓拔野

💊 出品/ 良医财经

01

再见,古典互联网医疗!

你好,AI互联网医疗!

2024年,是互联网医疗的转折大年。

微医在健共体模式算是杀出一条血路,医联在双盲实验的路上越走越深,平安好医生没有了往年的糟乱和声响,好大夫最幸运以超高溢价卖了个好价钱……

展开全文

而行业龙头京东健康,更是平地惊雷,这场低调的会,基本宣告了古典互联网医疗的阶段谢幕。

原因有三个:

① 一强N活的格局基本定型,京东健康也谈不上一超,但有综合壁垒优势,其他家也谈不上N强,勉强活着,新进入大玩家概率极低,市场不会突变;

② 在合法合规框架内,在古典互联网技术下,服务链路基本成熟,剩下的修修补补,慢迭代微创新;

③ 用户心智进入一个漫长平稳周期,用户基数短期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
在原有框架内,再天花乱坠讲述新的故事,也荡不起太多波澜,行业的辛酸苦辣甜,Just so so。

但2023-2024年,最大的变量出现了, AI正在延拓整个行业的边界,AI互联网医疗,究竟该如何被定义,还是一个开放命题作文。

有激进派,幻想从底层病理、创新制药一步到位,解决人类一切病患难题;有硬件派,通过设备端介入,提供更科技的手术方案,成为核心生产力;有投机派,原有SaaS系统改头换面,摇身一变再卖一次落袋为安……

目前来看, 京东健康偏向「有边界的提效派」,用AI技术为医生和医院解决实际问题。

02

回归以医生为本

会用AI的,将打败不会用AI的

不要回避主要矛盾,如果说古典互联网医疗,最大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医生的参与规模、参与动能、参与深度不足。

在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中,对此痛点最痛、最渴望解决此痛点的一定是京东健康;对谁才是医疗行业真正的主角,选「医生」这个答案最坚定的一定还是京东健康。

京东健康CEO金恩林表示, “互联网医疗事业,能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永远是医生。医生是京东健康最坚实的专业力量,也是不断前行的动力引擎。”

为什么,因为京东健康跑通了医药检险的全部流程。这个流程中, 其它都是商业模式or商业效率的问题,唯有“医”这一环尚未达到最理想的预期。

古典互联网本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,通过消费侧链路的优化创新,重新分配利益蛋糕;但AI互联网的本质是一场生产力的变革,恰好解决了供给侧的提效难题。

此刻幻想,通过AI在消费体验端,立马达到真人级的效果,是几乎不可能的,技术体验的恐怖谷短期无法逾越。

但是通过AI,对医生进行赋能提效,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,需要有平台将每一个环节打通,将优化体验做到极致。

京东健康提出「以医生为本」,这不是一句空的口号,而是从医生的 价值使命、安全合规、职业晋升、学术进阶、病患管理、情绪表达等等全方位出发,解决每一个小问题,提效每一个小环节,这是个新系统工程。

大多数医生都是高知分子,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,是远超其它行业的,早就达成群体共识: “未来十年,一定是会用AI的医生,将打败不会用AI的医生。”

正如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全职医生范卫群所说:“100多年前的那场工业革命,取代手工织布者的绝对不是机器,而是学会使用织布机的人。”

03

为医生提效

让一小部分医生先会用AI

2023年,京东健康在行业,最早发布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,有超1T中英文权威医疗知识、超亿级高质量医患对话、白盒化的诊疗推理能力。

2024年初,京东健康发布AI诊疗助手1.0,得益于规模优势,迅速成为医生群体使用率最高的智能辅诊平台,跑了整整一年,也为这次发布,奠定了工程基础。

2025年1月11日,京东健康发布了基于其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“AI京医”,包括AI诊疗助手2.0、AI科研助手、AI医生智能体等一系列产品。

AI诊疗助手2.0——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、全面的诊疗建议和支持,降低医疗风险和误诊率。官方介绍称,分诊准确率达到99.5%,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120%,一次问题解决率超90%;

“AI科研助手”——能帮助医生收集、分析处理科研数据,辅助生产医学论文、实验指导等内容。收录了超千万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,支持医学论文一键输出,所有功能均免费向医生开放;

“AI医生智能体”——已启动内测,为医生量身定制的专属“数字人”,将医生从日常重复性、低价值、流程化的工作中“解放”出来,精力聚焦在更重要的工作上。将深度学习医生的专业知识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,不仅能7X24小时回答患者问题,还可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、病程管理、用药提醒等诊后管理和服务;

AI诊疗助手2.0——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、全面的诊疗建议和支持,降低医疗风险和误诊率。官方介绍称,分诊准确率达到99.5%,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120%,一次问题解决率超90%;

“AI科研助手”——能帮助医生收集、分析处理科研数据,辅助生产医学论文、实验指导等内容。收录了超千万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,支持医学论文一键输出,所有功能均免费向医生开放;

“AI医生智能体”——已启动内测,为医生量身定制的专属“数字人”,将医生从日常重复性、低价值、流程化的工作中“解放”出来,精力聚焦在更重要的工作上。将深度学习医生的专业知识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,不仅能7X24小时回答患者问题,还可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、病程管理、用药提醒等诊后管理和服务;

AI只用了一年时间,就学完了现有学科的医学教材。进化速度是肉眼可见的,一周一个小台阶,到现在问病史、开化验单、写病历,这些事无巨细的小事,都可以交给AI来做。

医生们节省出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可以更好的跟患者互动,分析病情,解释治疗方案,评估预后。

这些产品和功能,都非常「实干主义」,京东健康的技术研发们,每天一直在思考的就是,我们还能为医生做什么?以及,我们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做什么?

借助着技术优势、场景优势、数据优势,让一小部分医生率先学会使用AI,这才是AI医疗平台最值得干的“小事”,关乎这个群体的核心生存技能。

在医生AI心智层面,京东健康又领先了半个身位。

04

为医院提效

商业效能公式:(A+x)+(B+y)<A+B

目前,全国有3000多家互联网医院,几乎每一家实体医院都有自己的互联网医院。

但残酷的是,70%的线上运营比例不足1%,大多数都面临四大难题:没有患者、没有流量、医生不积极、医院缺乏经营手段。

而互联网医疗平台,也有自己的“尬点”——掌控欲过强,过度强化自身平台属性,反而伤害了医生群体的积极性。

于是行业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情况: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做不好,互联网平台的医生驱动乏力,都没有达成1+1>2的预期,成本投入是双向低效的。

最好的解题思路是强强联合,让专业人做专业事,最优的效能公式是:

(A+x)+(B+y)<A+B。

京东健康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迅速地打开了自己,开始将自己经过长期试验和反复打磨验证的服务能力开放,为更大范围内的医院和医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
目前,京东互联网医院2.0模式已从健康科普影响用户认知,到科研合作助力成果产出,再到患者运营提升门诊效率等多维度全面赋能,共同提升患者满意度、医生美誉度以及医院的品牌吸引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京东健康还发布了业内首个医院全场景应用大模型产品——京东卓医,通过“个人就医管家”(AiP-Ai for Patient)、“医生数字分身”(AiD-Ai for Doctor)、“未来数字医院”(AiH-Ai forHospital),致力于让患者看病更舒心、医生临床科研更高效、医院整体运营更轻松。互联网医院2.0+卓医,形成对医院的整体内外循环赋能。

院长们更是人间清醒。

某三甲院长就直白地说:“短期生存靠运营,长期发展靠学术。”

只有将运营这种“苦差事“交给放心的合作伙伴,医院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主营和学术上。

05

搞明白了自己的生态位

做好三大平台基建

小结一下。

2025年,京东健康两个主攻方向:业务上用AI为医生提效,模式上更开放为医院提效。

京东健康的这种“云淡风轻”、“道法自然”,有他自己的底气。作为线诊疗第一入口,全年诊疗人次近1.8亿,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48万,客户满意度达到了98.4%。

确实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上,思考站位完全不同,这几年下来,京东健康开始搞明白自己的生态位,那就是做好三大平台基建。

技术产品基建。

一年研发、运营、质量上累计投入超25亿,技术专利达到800多项,拥有15亿份健康档案、上百万影像数据、链接超过1700类健康智能设备。

一年推出了351项新产品和新服务,支持灵活分工、灵活分佣和严格隐私保护,迭代加号服务,上线了视频门诊,几乎都是白天医生提出需求,晚上就做到复盘响应。

医疗业态基建。

上线了皮肤医院、升级了精神心理中心、改造了中医院。坚持做专病工作室,新增了19个专病工作室,专病工作室达到78个。

京东大药房提供了1500余种原研药品的不间断供给,DTP药房上线200+新特药品种,服务了200万用户;买药秒送业务,已覆盖全国超过490个地市,合作药店15万家,最快送药上门只需要9分钟。

超过30万用户,体验上门检测服务,从下单到出具检测结果平均2.9小时;上线了互医开检验单业务,已建立并完善了396项检验检测库,支持147项支持上门检测,覆盖了门急诊70%的项目。

首家新型药房开业,首家国医馆“之业堂”和正骨小店开业,体检中心继续扩张,都将成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新入口。

安全标准基建。

安全生产是医疗业务的基线。

2024年,京东健康进一步升级了专家质量委员会,新增43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,发布4项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核心制度。自建超过200人的专业药师团队,严控用药安全。有超150个以上的科室专家,共建医疗专业、医疗安全、医疗风险评估。

上周,京东健康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,首批专委会成员汇集了全国各学科顶尖专家力量,通过深度的学科合作与广泛交流,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,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。

06

良医财经的思考

管中窥豹:一面锦旗的小感动

上个月,京东健康上线了点评系统,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在京东互医的平台,表达医生对自己的帮助,在医生端APP里面,可以看到自己的勋章墙和锦旗墙。

2024年最后一天,京东健康的医生运营沙尘同学,也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,这是一位医生对他的感谢,更是整个团队最好的新年礼物。

锦旗在医疗行业,是一种荣誉硬通货,是最朴素的感恩表达。

京东健康说,希望让医生在线上执业,收获更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,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。

一面锦旗便可管中窥豹,平台已经回归医疗本质。

不管古典互联网医疗,还是AI互联网医疗,只有为医生群体创造更多价值,才能推动行业再上新台阶。

♡ 「良医财经」用心出品

互联网医疗 · 产业观察

AI医疗 · 产业观察

生物科技 · 产业观察

医药营销 · 产业观察

医疗公司 · 产业观察

05. 京东健康摸过的石头

良医已入驻以下平台

今日头条 丨 网易号 丨 人民号 丨 健康界

亿欧大健康 丨 百略网丨 虎嗅 丨 钛媒体

创业邦 丨 凯迪网 丨 一点资讯 丨36kr

雪球丨招财号 丨 长桥证券丨 老虎证券

评论